- 相關推薦
詩經·螽斯全文賞析
《周南·螽斯》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利用螽斯生子繁多的特點,比喻人的子孫眾多,從而藝術地表現了對多子者的祝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經·螽斯全文賞析,歡迎閱讀。
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注釋:
①螽(zhong)斯:蝗蟲。羽:翅膀。 ②詵詵(shen):同“莘莘”,眾多的樣子。 ③宜:多。 ④振振:繁盛的樣子。 ⑤薨薨(hong):很多蟲飛的聲音。 ⑥繩繩:延綿不絕的樣子。 ⑦揖揖:會聚。 ⑧蟄蟄(zhe):多,聚集。
譯文:
蝗蟲拍打著翅膀,成群飛來亂紛紛。
你的子孫多又多,多得興旺又繁盛。
蝗蟲拍打著翅膀,成群飛來鬧哄哄。
你的子孫多又多,多得興旺又繁盛。
蝗蟲拍打著翅膀,成群飛來聚成團。
你的子孫多又多,多得成片數不清。
創作背景
《周南·螽斯》當是古人在婚禮上祝愿新人多子多孫的祝福曲。《毛詩序》云:“《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華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觀念,早在傳說時期的堯舜時代就已深入人心。在遠古,生活資源極其匱乏,人類時刻面臨著極為嚴峻的生存威脅,天災人禍不斷,各氏族部落急需擴大自身的人口規模,因而生殖就成了當時的頭等大事。由于螽斯這種昆蟲繁殖力極強,所以,詩人把它編進詩中,用以祝頌人多子多孫。
賞析
根據《周南·螽斯》意象與詩語,先民頌祝多子多孫的詩旨,顯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飛蝗產卵孵化的若蟲極多,年生兩代或三代,真可謂是宜子的動物。詩篇正以此作比,寄興于物,即物寓情;“子孫眾多,言若螽斯”,即此之謂。就詩語而言,六組疊詞,除“薨薨”外,均有形容群聚眾多之意。易辭復唱,用墨如潑,正因心愿強烈。“子孫”,是生命的延續,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莊子·天地》篇有“華封人三祝”的記載:堯去華地巡視,守疆人對這位“圣人”充滿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壽、富、多男子”。而再三頌祝“宜爾子孫”的《周南·螽斯》,正是先民這一觀念詩意地熱烈抒發。就詩篇編排而言,前篇《周南·樛木》祝賀新婚幸福,此篇繼而祈頌多生貴子,不僅順理成章,或恐正是編者苦心所系。
此詩在藝術結構上,除了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外,最大的特點是重言疊字用得多。全篇僅三十九字,就有六對重言疊字;詵詵、振振、薨薨、繩繩、揖揖、蟄蟄。作為六個單言只字的詵、振、薨、繩、揖、蟄,原本沒有多的意思,而一旦各自重疊為重言疊字,詞義就發生了新的變化,即形成一組形容螽斯多子、人多子孫的既形象又生動的形容詞,而且每一重言疊字都可以綴上語氣助詞“兮”,作為獨立的語句,在全篇中間隔勻稱地成為詩行。這樣,便產生一種連綿和諧、聲調優美、醒目悅耳的藝術效果。否則,如果是單言只字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同時,詩章結構并列,六詞意有差別,又形成了詩意的層遞:首章側重多子興旺;次章側重世代昌盛;末章側重聚集歡樂。另外,在朱熹《詩集傳》中,《周南·螽斯》是比體首篇,故用以釋比。其實,通篇圍繞“螽斯”著筆,卻一語雙關,即物即情,物情兩忘,渾然一體。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說是《詩經》中不多見的象征性意象。
在思想內容上,這是一篇乏味單調的作品,如果沒有較成功的藝術處理,勢難卒讀。詩人運用歌謠中常見的重言疊字這一富于形象性和節奏感的語言藝術形式,擬聲傳形,反復詠唱,從多種角度形容描寫螽斯和人的子孫之多,一次次地深入叩動聽眾的心弦,一步步地加強感染讀者的情緒,從而,比較藝術地展示出祝愿人子孫昌盛的主題意義。
【詩經·螽斯全文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螽斯全文翻譯11-08
詩經螽斯賞析08-08
詩經螽斯全文及注釋09-25
詩經《國風·周南·螽斯》賞析11-27
詩經《螽斯》09-11
詩經螽斯翻譯06-03
詩經全文及賞析09-25
詩經全文賞析09-14
《詩經》全文講解 詩經賞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