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教科書第118-119 《扇形統計圖》
課型 學案導學課 年 級 五年級 教 師 王鳳麗
學習內容 教科書第118-119頁 《分數乘法(三)》
學
習
目
標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
難點 1、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學
習
過
程 學 案 導 案
獨
立
嘗
試 學過的統計圖有那些? 有什么特點?什么時候用到他們?舉例說明
布置課前預習118-119頁。
學
習
過
程 學 案 導 案
點
撥
自
學 一、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匯報小組進行匯報)
1、認識扇形統計圖。
先出示“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有寶塔各層的位置和面積,引導學生比較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攝入量的統計表。
(1)完成統計表。
請同學們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種食物攝入量占食物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2)運用統計圖表示上表中的數據。
同時出示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讀懂統計圖,并在與條形統計圖對比中,認識扇形統計圖。
(3)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體會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與作用。
二、體會扇形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1、說一說:觀察下面的統計圖,說一說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書第85頁四幅扇形統計圖。先讓學生自己讀圖,再說一說,獲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何想法或感受?
2、試一試:看圖回答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85頁一年級和五年級兩幅作息時間安排統計圖。
第(1)題讓學生讀圖后交流。
第(2)題引導學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計算。
第(3)題引導學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統計圖,自己畫一幅扇形統計圖,并與同學交流。 按照預習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
交
流
解
惑 在以上有困惑的題目后面標上★,并與小組同學交流討論。 組內交流
組織解疑
老師點撥
合
作
考
試 2、試一試:看圖回答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85頁一年級和五年級兩幅作息時間安排統計圖。
第(1)題讓學生讀圖后交流。
第(2)題引導學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計算。
第(3)題引導學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統計圖,自己畫一幅扇形統計圖,并與同學交流。 1、先獨立答題
2、組內交流
3、師生交流
自
我
總
結 1、 總結學習的內容
2、 談談自己的收獲
《奧運會》
課題 《奧運會》
課型 學案導學課 年 級 五年級 教 師 王立華
學習內容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121-123 頁
學
習
目
標 1、能讀懂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重點
難點
學
習
過
程 學 案 導 案
獨
立
嘗
試 一、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121頁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以小組為單位讀懂圖表,再回答三個問題:
(1)從哪幅圖能明顯地看出我國在第24-28屆奧運會獲金牌的變化情況?
(2)從哪幅圖能更明顯地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3)從哪幅圖能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2、以小組為單位小結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3
布置課前預習 121-123頁。
學
習
過
程 學 案 導 案
點
撥
自
學 1、二、合理選擇適當的統計圖
1、教科書第122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一說選擇某種統計圖的理由,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種統計圖的特點。
第(1)題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選擇扇形統計圖比較合適。
第(2)題反映的是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情況,選擇條形統計圖比較合適。
第(3)題反映的是小學生身高的變化情況,所以選擇折線統計圖比較合適。
以小組為單位:訂正,教師評價。
X kb1.co m 新 課標 第 一網
2、教科書第123頁“實踐活動”。
按照預習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
交
流
解
惑 在以上有困惑的題目后面標上★,并與小組同學交流討論。 組內交流
組際解疑
老師點撥
合
作
考
試 1、先獨立答題
2、組內交流
3、師生交流
自
我
總
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我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中位數和眾數
(統計課)
學習流程圖:
學習內容 : 教科書第124-125頁
學習任務:
1、什么叫“中位數”和“眾數”?
2、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并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并解釋其實際意義。
3、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學習重點:
認識并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
學習難點: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和區別。
本節課知識點:(應知應會,老師把握)
1、了解: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種量來表示。
2、中位數:一組按順序排列(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數據,中間的數稱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3、 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稱為這組數據的眾數。
4、 當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時,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作為中位數。
5、 平均數、眾數、中位數三種統計量的特點:
平均數:當一組數據中出現一些極端數據時(個別數據偏大或偏。,平均數會受其影響,不能很好的代表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中位數或眾數:雖然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但他們不能利用所有的數據信息,有時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6、 比賽計分規則:
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目的是為了剔除極端分數的影響。極端分數。極端分數是指過高或過低的分數,一般是因為裁判的疏忽或者欣賞興趣或者個人感情上的傾向造成的。
有時候中位數要比平均數更能反映出平均水平。比如:10人參加考試,2人缺考得0分。這時候的平均數很難真正反映出平均水平來,如果缺考的2個0又不能剔除,取中位數比較合適。平均數也有優點,他考慮了每位評委的作用,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再求平均數的方法,吸取了平均數與中位數這兩個方法的優點,既減弱了極端數據的影響,又發揮了大多數評委的作用,是比較合理的方法。
課堂中展示交流過程:(三個模塊)
1、心中有數,帶著問題進課堂!
整理回顧自己的預習作業,記住自己有疑問的地方,準備在交流展示環節提問(1分鐘)
2、展示自我,交流匯報同進步!
○1小組內交流預習中的收獲和疑問。
○2展示組展示匯報預習學習情況,別的小組補充完善,提出疑問,由展示組優先解惑,有問題其他組補充,最后由組長作總結發言
3、 練習運用,獨立完成我能行!
獨立完成課本第4頁練一練的1、2、3題,老師巡視,發現問題全班展示、點評。完成后按照1號檢查6號、2號檢查5號,3號檢查4號的順序進行組內批改及幫助,各組長督促檢查完成情況。(6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