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的四則運算計算過程中,孩子們常常會因為看錯運算符號、抄錯數字、弄錯運算順序等原因,使計算過程發生錯誤并得出錯誤的結果。所謂“錯中求解”,就是創設孩子熟悉的這樣一個錯誤解題的情境,錯誤的解題過程和結果實質上就是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要求孩子認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靈活運用加、減、乘、除法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和、差、積、商的變化規律,通過推理、計算、還原,找出正確的結果。
通過本講學習可以深化孩子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增強孩子的推理、分析能力,培養孩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的學習習慣。
《奧賽天天練》第37講,模仿訓練,練習1
【題目】:
小偉在計算兩個數相加時,把第一個加數百位上的7錯寫成1,把第二個加數十位上的6錯寫成9,這樣算得的和是443。正確的和應是多少?
【解析】:
一個數百位上是幾,就表示幾個百,十位是幾就表示幾個十。第一個加數百位上的7錯寫成1,這個數就比原來減少了600;第二個加數十位上6錯寫出9,這個數就比原來增加了30。
在加法算式中,和隨著每個加數的增加而增加、減少而減少。所以現在的和443就是原來的和先減少了600,再增加了30得到的。
解法一:通過兩次倒推還原,得到原來的和為:443-30+600=1013。
解法二:先減少600,再增加30,總算就是減少了:600-30=570。
所以,原來的和為:443+570=1013。
《奧賽天天練》第37講,模仿訓練,練習2
【題目】:
小明在計算除法時,把除數540末尾的“0”漏寫了,結果得到商是60,正確的商應該是多少?
【解析】:
把除數540末尾的“0”漏寫了,就是除數縮小了10倍。
除法計算中,被除數不變,除數縮小幾倍,商會擴大相同的倍數。所以現在的商60比原來的商擴大了10倍。原來的商為:
60÷10=6。
《奧賽天天練》第37講,鞏固訓練,習題1
【題目】:
小峰和小華計算同一道減法題,小峰的計算結果是5618,小華的計算結果是38。已知小峰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小華計算錯誤的原因是將減數的末尾多寫了一個“0”,問這道減法算式的被減數和減數各是多少?
【解析】:
四則運算中,和、差是隨著算式中各數的增減變化發生規律性變化,積、商是隨著算式中各數的倍數變化發生規律性變化。
小華將減數的末尾多寫了一個“0”,減數比原來擴大10倍,即減數比原來增加了原來的9倍。
小華算出的差比原來(即正確的差)減少了:5618-38=5580。被減數不變,差隨減數的增加而減少,可以推出小華所寫錯誤的減數比原減數增加了5580。
所以原算式中正確的減數為:5580÷9=620。
被減數為:620+5618=6238。
《奧賽天天練》第37講,鞏固訓練,習題2
【題目】:
小剛同學把算式(58+△)×45,錯算成58+△×45,他算出的結果與正確得數相差多少?
【解析】:
運用乘法分配律展開原算式得:
(58+△)×45 =58×45 +△×45 =2610 +△×45
小剛計算結果為:58+△×45
把“△×45”當作一個整體看作一個加數,則小剛計算時,把原算式的一個加數沒變,另一個加數減少了:2610-58=2552。所以他算出的結果就比正確得數減少了2552。
《奧賽天天練》第37講,拓展提高,習題1
【題目】:
小強在做計算題(1800-□)÷25+192時,沒有注意題里的括號,先用□里的數除以25,然后按加、減運算的順序計算,得1968,這道題應該是多少?
【解析】:
由錯誤的計算過程可知:1800-□÷25+192=1968。
由這個算式一步步倒推:1800-□÷25=1968-192
1800-□÷25=1776
□÷25=1800-1776
□÷25=24
□=24×25
□=600
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結果為:(1800-600)÷25+192
=1200÷25+192
=48+192
=240
《奧賽天天練》第37講,拓展提高,習題2
【題目】:
小毛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把被除數146錯寫成196,這樣商比原來多3,余數多2。那么這個題目的除數和余數各是多少?
【解析】:
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由題意得,和原算式比較,被除數增加了:196-146=50;商多3,余數多2。結合上面的數量關系式,可以推出,50就是除數的3倍再加2。
所以此題的除數為:(50-2)÷3=16
因為146÷16=9……2,所以此題的余數為2。